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陈行谣谚(民俗)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6-08-15 18:27:27


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,在这五千年的时间里产生了很多民俗,作为学生来说有必要了解这些民俗,这样才能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,为此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陈行谣谚(民俗)的相关介绍,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。

陈行谣谚是上海市的汉族民间谚语。陈行地区是上海县城隍秦裕伯的故土。当地人文历史悠久,尽管地区政权机构名称多变,其辖区大小始终不变,时达211年,因此文脉清晰,遗存丰富,形成独特的文化空间。 陈行人说话不忌土气,方言口音独特,各村宅大多有能唱善说者,因此当地传说、歌谣、谚语等蕴藏量较大,而且传承有序,记录丰富。

对于陈行谣谚来说尤其是清代至民国初,当地拥有几代“问俗闲翁”,汇编出《上海县竹枝词》、《沪谚》、《沪谚外编》等众多俗文学资料,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,被中外民间文化研究者视作上海地区原创性代表作。 同时,在近代流传中,催生了陈行宣卷、浦东钹子书等民间艺术新样式,丰富了竹枝词、棹歌的民俗风韵。

沪谚是我国几大著名的方言区谚语之一。其中心流行区是上海的陈行,故也称其为陈行谚语。由陈行人胡祖德编纂的《沪谚》于1914年在上海出版,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汉族民间谚语集,倍受学界关注。内容涉及时政、修养、事理、社交、生活、乡土、生产、自然等大类,充满着历代当地民众的“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”。《沪谚》中的2000多条谚语主要收集于陈行地区,而且大多至今仍在应用。这里是上海十分典型的近郊农村,是传统集镇和村宅演变的缩影,2000年10月起归闵行区浦江镇。这里是“上海县城隍”秦裕伯的故乡,区划建置稳定,各村宅都有不少能唱善说者,以极为朴实又充满机趣的言语,浓缩当地风土人情,评论世态善恶美丑,反映各自喜怒哀乐,调节周边人际关系,既富有口头文学的独特魅力,又凸显当地百姓的智慧和美德。当地有几代“问俗闲翁”作了翔实的记录,使其传承更显有序、深入。

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了陈行谣谚(民俗)的相关介绍,希望大家在平时能够都搜集与民俗相关的内容,这样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积累,更多的民俗请查阅学大教育网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102-8926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