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2015初二语文课文教案-爱莲说教学实录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5-12-07 14:11:15


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,学校对老师们的课堂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了,老师们要想讲好课教案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。下面就是小编带给大家的2015初二语文课文教案-爱莲说教学实录。

《爱莲说》教学设计

【课文品读】

《爱莲说》是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周敦颐的传世之作。这篇咏物抒情、托莲寄意的散文虽只119个字,但文字干练,语言优美,结构严谨,言简意赅,清雅脱俗,立意高远,琅琅上口。文章借莲花的美好品格,以菊花为正衬,以牡丹为反衬,突出莲花傲然不俗,超脱卓群的品性,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、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。

本文在艺术表现上有以下特色:

语言美

其一,表现在语音美。或叠音,或叠韵;或排比,或反复;或叙说,或感叹,语气多变,音调和谐,节奏明快。课文中用叹词“噫”字,表示感慨,引出全文的要旨。然后分三层进行论述:一叹爱菊者“鲜”。“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”照应上文的“独爱菊”。二叹爱莲者少。“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”照应上文的“予独爱莲”。用反诘的语气写出就比直陈的句式显得深沉有力、发人深省。三叹爱牡丹者众。“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!”,“乎”语气词,用在句中表停顿,表感叹的语气。“宜”和“乎”连用,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当然”。“矣”语气助词,用在句尾表示已然或必然的口气。这句话照应上文的“世人甚爱牡丹”,语含讥讽,表示对时俗的鄙夷之情。

其二表现在句式美。句式多变,骈散结合,长短(或长句、或短句、或独词句)相间,既错落有致,又凝练流畅。当略者,寥寥数语,句子简练,明快;当详者,则用长句细心勾画,精工雕琢,绘形绘色。 结尾三个短句的语气也迥然不同:一句直陈,一句反诘,一句感叹。语序在变化,语气在变化,归根到底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变化。叙陶句式平实、稳妥,有“俱往矣”的意味;叹自身,用反问句,有知音难觅的感伤;叹世人,则用感叹旬,把嬉笑怒骂、鄙夷不肖之情通过一个“宜”字尽力宣泄出来。

其三表现在表达方式美。百字短文,融叙述、描写、议论、抒情于一炉。作者把“爱”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,用它贯穿全篇,将全文连缀成整体。全文共有八句,“爱”字出现七次,几乎一句一个“爱”字。起句开宗明义,指出“草木之花”可爱,一个“爱”字紧扣题目,把自然界中的花与人们主观感情结合起来,表达了作者自己之爱。第二段,作者在前面描述“爱”的对象的基础上,进一步论述“爱”的实质――即莲花的精神。结尾处又就“爱”抒发感慨:爱菊已少,爱莲何人,而爱牡丹何众!感情深沉,引人深思。

其四表现在修辞之美。 作者巧妙娴熟地运用对偶、比喻、拟人、排比、双关、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。写莲又非单纯写莲,将莲的品性与 人的品性进行了不动声色的融会贯通。

形象美 作者笔下描绘的莲形象是美好高洁的。“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花虽身处污泥之中,但却保持着不随世俗、洁身自爱、天真自然和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;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”,从体态香气写出了莲花里外贯通、外表挺直、表里如一、不牵扯攀附、香气远播的高尚品质; “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”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花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,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的清高形象。 “不染、不妖、不蔓、不枝、不可亵玩” 则道出了莲高洁傲岸的君子形象。

意境美 《爱莲说》以“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”开篇,出笔不凡,远境大气,意境深远,吸人眼球,既点明了《爱莲说》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,也点明了莲的可爱,只是“甚蕃”者里的之一罢了。这就为他下文的“予独爱莲”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。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“甚蕃”里纠缠,而是直接缩景,一句“晋陶渊明独爱菊”,开宗明义地点明题意: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,我怎不可独爱莲呢?接下句“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”,像是重复,但实为加深语意,而且以此句切入,让那种对比感更为强烈,为其阐述莲之高洁做了铺垫。意即我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,陶为保持一份高洁,宁愿终老南山;吾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。这样,就为《爱莲说》所要表达的主题----“出淤泥而不染”作了最好的引述。之后,周敦颐便直接进入正题: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”写莲之语,爱莲之心,喻莲之志,可谓一气呵成,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,其实,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象来倾诉心声。可以说自开篇至入篇至本节完,竟给读者无一丝喘息之机,读起来不仅语言超凡脱俗,而且回味隽永绵长,越品越有味。全文浑然一体,没有丝毫雕凿的痕迹。更为重要的是,周敦颐借花喻人,将陶渊明的避世,世人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,但却无一言直接指责。全文营造了优美的意境。

【教学设计】

教学创意

《爱莲说》是一篇借物喻人,托物言志的散文。文章借莲花的美好品格,以菊花为正衬,以牡丹为反衬,突出莲花傲然不俗,超脱卓群的品性,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、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。教学本文,以朗读为线,以朗读促进学生理解文言字词,以读体会本文的语言之美,以读品味本文的艺术形象和写作手法,又以理解带动学生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和诗文的目的。

教学目标

1.积累文言字词并培养文言文朗诵能力。

2.理解 借物喻人、托物言志、衬托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。

3.品味语言,体会作品表达的作者的情趣,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。

教学重点

1.朗诵课文,积累文言字词。

2.品味语言表达之美,理解莲的“君子”形象。

教学难点

1.朗诵课文,积累文言字词。

2.品味语言表达之美,理解莲的“君子”形象。

教学方法

诵读法、批注法、合作探究法

教学思路

大致上分为四个教学板块:朗读课文,讲清字义;诵读课文,说语言美;品读课文,理解形象;背读课文,巩固积累。

预习要求

熟读课文,并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,阅读课后练习。

时间安排

1课时

教学过程

教学铺垫 (3分钟)

导入

作者简介:

周敦颐,(1017—— 1073),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。字茂叔,道州营道人。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屋讲学,世称“濂溪先生”宋代理学创始人,著《周元公集》。

生字检查

蕃( fán ) 不蔓( màn )不枝 亵(xiè)玩 鲜(xiǎn)有闻

活动一:朗读课文,讲清字义(10分钟)

1.要求学生出声朗读课文,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自讲文意,把讲不清的画下来。

2.同桌前后桌之间讨论解决疑难字句。

3.教师检查词义理解:“甚”、“染”、“鲜”“、蕃”、“濯”、“亵”等实词和“之”、“焉”、“者也”、“噫”、“唉”等虚词。

活动二:诵读课文,说语言美(10分钟)

1、学生听课文录音,要求重点听语音语气语调。

2、学生对照课文录音,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并思考本文的语言美(提示:可从句式、用词、表达方式等来谈)。

3.学生说句式语言特点。

学生说的内容可能有以下几点:①句式多样,或骈句。或散句;或长句,或短句;或排比句,或独词句。②语气多变。或陈述,或疑问,或感叹。③节奏和谐。“蕃、丹、染、焉”,“直、枝、植”等韵脚交错分布,错落有致。④表达方式多样。百字短文融叙述、描写、抒情、议论于一炉。一个“爱”字连缀全文,文笔简练,情感丰富。

活动三:品读课文,理解形象(15分钟)

1.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语句(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……不可亵玩焉”)为这些句子做批注: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,写出了莲的什么品质?

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,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;从体态香气方面,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;从风度方面,写了莲的清高。

2.联系下段中的“莲,花之君子者也”、“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”两句,思考:本文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,赞美莲吗?

当然不是,写花实是写人,咏花就是咏志。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,又句句写人,这种手法叫借物喻人。

3.文章的题目是“爱莲说”,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,却几次提到了菊花、牡丹,作者的用意是什么?

明确: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,世人爱牡丹引出“予独爱莲”的主旨。②作者以菊的隐逸,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。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:爱菊者少,爱莲者更少,而爱牡丹者很多。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,有道德的人更少,而爱富贵的人很多。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正衬,以牡丹为反衬,突出莲花傲然不俗,超脱卓群的品性,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、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。

活动四:背读课文,巩固积累(3分钟)

请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,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课文。有时间可以抽查背诵情况。

作业:

1.整理本文字词,并默写课文。

2.请抓住“竹”这一植物的特点,赋予它某种精神品质,写一段(50到80字左右)话。

3.学完这课后,你又怎样理解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”这句话呢?写百十字的文字说明自己的想法。

以上就是小编带给大家的2015初二语文课文教案-爱莲说教学实录,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,也希望大家能关注学大教育网!祝大家生活愉快!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